诸葛亮所处的年代和主要成就(诸葛姓氏历史名人)
-
诸葛亮所处的年代和主要成就
网上有关“诸葛亮所处的年代和主要成就”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诸葛姓氏历史名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诸葛亮出于三国时代,主要成就如下:
1、政治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
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2、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3、军事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扩展资料:
诸葛亮 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 简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百度百科-诸葛亮
百度百科-三国
诸葛姓氏历史名人
诸葛的词语有:攀藤揽葛,冬裘夏葛,葛巾野服。
诸葛的词语有:葛巾野服,冬裘夏葛,攀藤揽葛。2:拼音是、zhūgě。3:注音是、ㄓㄨㄍㄜˇ。4:结构是、诸(左右结构)葛(上下结构)。5:词性是、名词。
诸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诸葛Zhūgě。(1)——复姓。
二、引证解释
⒈复姓。三国吴有诸葛瑾。见《世说新语·品藻》“诸葛瑾”刘孝标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⒉诸葛亮的省称。又引晋左思《吴都赋》:“公孙国之而破,诸葛家之而灭。”明刘炳《寄许永明公冕昆季得夫先生》诗:“诸葛有心扶汉室,包胥无泪哭秦庭。”例如: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三、国语词典
复姓。夏、商时诸侯葛伯的后代。如三国诸葛亮。
关于诸葛的诗词
《诸葛忠叟初逢家塾池中产双莲求予扁榜并作五言勉诸甥》《诸葛孔明·面黑头黄味似饴》《孔明·千载生诸葛》
关于诸葛的诗句
诸葛孔明者惭愧长身诸葛生达难欺死诸葛
关于诸葛的成语
冬裘夏葛瓜葛相连死诸葛吓走活司马走马荐诸葛攀藤揽葛夏裘冬葛攀葛附藤
关于诸葛的造句
1、诸葛亮筹谋的每个战略,都是瞻前顾后,十分周密,甚至连退路都设想好了,真不愧为一代军师。
2、刘备得力于诸葛亮的出谋献策,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3、诸葛亮为蜀汉大业操劳一生,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4、我们要学习“事前诸葛亮”,也要学习“事后曹操”。
5、诸葛亮施用巧妙的计策打败了曹操。
点此查看
三国时期的武侯诸葛亮,都有哪些功绩?
诸葛亮的一生都是围绕匡扶汉室、辅助刘备父子而进行的;世人常以“忠君厚主”来评价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然而,从刘备荆州创业开始,一直到蜀汉中期,这期间基本上都是诸葛亮操持政务。
蜀汉的成立、魏蜀吴的三足鼎立,这其中诸葛亮的功劳极大,甚至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者,那么,诸葛亮究竟建立了多少功劳呢?本篇文章,为大家娓娓道来。
三顾出山,联吴抗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这句话来源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从史料记载来看,诸葛亮的确是刘备三顾而求来的贤才,而诸葛亮入刘营后,也的确迅速掌控了战略裁定的大权。后来所历经的“火烧新野”、“逼退曹操”、“联吴抗曹”、“收复荆州”等等的事件,诸葛亮都占据了核心地位。
但是,曾有不少史学家怀疑,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君臣和睦,反而刘备并未真正信赖诸葛亮,虽然临死前托孤,却让李严辅佐诸葛亮,其用意不言而喻。
而真实的事实的确如此,刘备招揽诸葛亮的意图是三,一是为了拉拢荆楚士族,诸葛亮的妻方是荆州本土士族,并且其士族实力还非常强劲。二是诸葛亮在荆州很有名气,刘备如果要招揽荆州人才,就必然要作出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而这个姿态用在诸葛亮身上尤为合适。
三是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和刘备的思考十分契合,大家千万别觉得取荆州,夺益州,然后西、北两路攻曹就单单是诸葛亮的想法,这一点其实刘备也早有此意,只不过诸葛亮把刘备的构想细化,通过战略、计策的方法来提高了实现这件事的可行性。
因而,三顾草堂得卧龙,并不是说刘备就完全信赖诸葛亮,毕竟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多年来的政治、军事经验教会了刘备:为君者,不可轻信于人,御下者,不多授权于臣。另外,诸葛亮出山时,才二十多岁的年纪,而这时候刘备已经四五十岁了,一个中年人会完全信赖一个年轻人?即便这个年轻人很有才能和想法,但是年纪上的差异,注定了两人之间还是会有一定的代沟。
火烧新野,携民逃亡,这步棋的上半段是诸葛亮的意思,曹操携大军进犯,如果匆匆弃城逃亡,那么,刘皇叔就一定会背上贪生怕死的名号,这和刘备一贯的为人理念有冲突。但是,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新野城是绝对守不住,如果不弃城,刘军必亡!
到这一步,诸葛亮必须要想到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够保住刘备的名声,还能够正大光明的弃城逃亡。在斟酌数个时辰之后,诸葛亮制定了火烧新野的战术,大开城门诱敌深入,在城中堆满易燃物,待曹军到达,以火矢引燃新野城。
然而我们知道,就算是火烧新野城,对曹军的伤害也并不会太大,但为何诸葛亮执意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以战术攻击来掩盖刘军逃亡的狼狈,这样撤退就显得堂而皇之。但是,这之中存在一个问题:新野城中的老百姓该当如何?难道也葬身火海?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城中百姓当弃之,曹军需要人口,对于城中百姓,曹操是不会伤害。但是,刘备的看法却是逃亡需要携带百姓同往,不然将与新野城共存亡。
那么,刘备难道真的是爱民如子,以至于对自己生死无所顾忌?其实不是,曹操此次攻新野是携带骑兵而来,如果刘备弃城逃亡到江夏,路途上多是平原地带,不利于军队大规模的逃亡。
但是,如果携带百姓同往,虽然目标较大,但是这至少可以保证曹军无法放开手脚,毕竟曹操不想背负杀害平民的罪过,现今的曹操距离一统大业已经有了一步之遥,所以,曹操对名声极为爱护。
三国志中,对于刘备新野外逃携带百姓一事,诸葛亮在战略思考上是支持的,但是出于情感思考上,诸葛亮其实并不希望百姓沦为皇叔的挡箭牌。
然而,食君之禄,必然要为君分忧,既然刘备心意已决,那么,诸葛亮能做的就是协助刘备将计划实施下去。这就有了新野大逃亡,从这件事看,诸葛亮出山后的初战告捷,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换句话说,刘备还是对诸葛亮有所戒备。
下面到诸葛亮的第二大功绩“联吴抗曹”,联吴抗曹是历史中一次转折点,如果孙刘缔结联盟,那么,对天下的格局将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孙权会和刘备联合吗?且不说刘备大军所剩无几,就光说孙氏政权内绝对大多数的臣子,都认为要投降曹操,在这种处境下,孙权也是很难下定决心对抗曹操。
那么,联吴抗曹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这还得归功于诸葛亮的利嘴,诸葛亮在到达江东之时,他一共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拉拢鲁肃,让鲁肃去说动孙权抗曹。这个时期的鲁肃官职不高,但是鲁肃深受孙权信任,鲁肃如果能够做通孙权的工作,那么江东政权在君主层面就算是稳了。
第二件事就是去拜访周瑜,周瑜此人了不得,在江东政权兵权极盛,江东政权绝大多数兵权都集于他一身。那么,诸葛亮是如何说动周瑜,很简单,拿周瑜媳妇说事。诸葛亮借着曹操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典故来刺激周瑜,让他不得不丧失理性思考。
周瑜是大英雄、大丈夫,所以必然自尊心极强,又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这种人最好刺激了,如果刺激到位,光光是周瑜一人就足够说服江东政权,诸葛亮心里明白,做通周瑜的工作比做通其他的工作好办多了。
最后一件事就是说动孙权,虽然有鲁肃的劝说,但是,诸葛亮要对孙权说的不是对抗曹操,而是联合刘备,诸葛亮心里明白,如果单单让江东下定决心抗曹难度不大,但是,难度在于如何让江东接纳刘备势力,以形成联盟,用通俗的话讲,如果击败曹操,那么,刘备如何从中分一杯羹。
因而,说通孙权联刘抗曹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诸葛亮也是费了极大的劲,甚至不惜舌战群儒来说动孙权。可以说,没有诸葛亮,或许历史很可能变成江东一家单独对抗曹操,而非孙刘联军共同对抗曹操。联吴抗曹对刘备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而,诸葛亮在此中建立了极大的功勋。
诸葛亮第三大功绩,巧取荆州。赤壁之战后,曹操兵力大损,被迫放弃荆州撤退。也因此,荆州陷入了一个无人管理的阶段。那么,战争结束后,剩下的就应该是瓜分战利品,而这一次的战利品就是荆州,荆州该如何划分?这也成为孙刘联盟之间的矛盾爆发点,江东政权认为赤壁战役自己出力最大,因而荆州应该全归孙氏。
然而,这个时候荆州却掌握在刘备手里,早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就迅速派人去抢取了荆州大部分的土地,这就使得孙权陷入了一个被动的状态。孙权心里明白,荆州这块肥肉算是被刘备给吞下了,如果想让他吐出来,根本不太可能。
不过,刘备想轻松取荆州,是没那么容易,江东方以刘备非荆州牧为名,反对刘备独霸荆州。而在这时候,诸葛亮的作用再一次彰显出来,诸葛亮首先迎奉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牧,在名分上,荆州原属于刘表的属地,如今把荆州统治权给刘琦,这一招直接让孙权无话可说,所以刘备能够获得荆州,这其中诸葛亮的谋划太为重要。
取南中,出祁山,奠定三足鼎立的稳固,刘备在取得川蜀、荆州和汉中之后,一下子就获得了极高的声势。然而,孙吴诛杀关羽、偷袭荆州,以及张飞被奸人所害,种种的打击直接使得刘备失去理智,刘备发动起蜀汉全部的国力讨伐东吴,而最终却被夷陵之战的一把火给烧完了,而逃回白帝城后的刘备没过多久就驾鹤西去。
到了这一步,蜀汉政权的实际控制权,其实已经落到了诸葛亮的手中。那么,诸葛亮在代为执政的期间,又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交好孙吴,南平南蛮,夷陵之战之后,荆州大半都被孙吴抢走,诸葛亮在处理完刘备的葬礼后,立马就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去重新交好。诸葛亮明白,现阶段的蜀汉如今国贫式微,所以只能够抱紧孙吴,不可废掉两国联盟。在诸葛亮的操作下,汉吴政权再次联盟起来,这对蜀汉来讲,完全是利大于弊。
但是,交好了东吴也就意味着荆州算是彻底失去了,没有荆州作为战略支持的蜀汉顿时就陷入了国力低迷期,甚至将士们的士气都十分低沉。那么,在这个阶段,诸葛亮做了什么?
诸葛亮选择南下蛮夷,通过击败南蛮的方式来扩张土地,于是,这就有了诸葛亮率军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的桥段,而真实的情况是,诸葛亮击败孟获几次发兵,最终,诸葛亮软硬兼施之下,算是彻底征服了南蛮。
在取得南蛮这块宝地后,蜀汉的势力开始缓缓回升,可以说为蜀汉开疆辟土,诸葛亮所取得的成就十分斐然。
出祁山。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蜀汉明明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为啥总是出祁山攻打曹操?诸葛亮这样做有道理的,当时的蜀汉阵营内呈现了几派势力斗争,分别是荆州派、益州派。
如果蜀汉不运行战争机器,那么,蜀汉政权就必须要面对国内,内斗日渐剧烈的窘况。诸葛亮很明白,当下只有掌控兵权,才能够保持蜀汉政权国内稳定,出祁山的意义不仅仅是讨伐曹氏,更关键的是转移国内矛盾。
诸葛亮的一生为了蜀汉政权是操碎了心,但是受限于巴蜀地形,蜀汉政权发展存在一定的时局限性,因而,出祁山既是为了国家着想,也是为了朝堂的稳定着想。
诸葛亮地位虽然崇高,但是,随着益州派势力的不断侵蚀荆州派,荆州派开始有些慌。作为荆州派的代表,诸葛亮看清本质,制定出祁山作战计划,这才有了诸葛亮的七出祁山。诸葛亮的一生在外面普通人的眼里就是忠君爱国,这也是诸葛亮流芳千古的主要原因。
关于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东汉末年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蜀汉(季汉)丞相,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刘备三顾始见之,为备画据荆益、联孙权、拒曹操之策,佐备取荆州,定益州,遂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曹丕代汉,刘备称帝于成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屡次北伐,与魏相攻战。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谥为忠武侯。
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后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所刻画者,流传众口,最为着称。与汉昭烈帝刘备在统治蜀汉期间,提拔诸多名将与能臣,并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发明家。 被袁准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自三国演义起在中华文化圈内很长时间代表智慧的化身。
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作为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因为诸葛亮同时具备杰出的才能与高尚的品格,后人对诸葛亮评价颇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
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 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极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之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
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诸葛亮在世时,蜀汉虽然国力较弱,然而在正面战场处于上风,且在战争负荷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体现出诸葛亮杰出的治国能力。
诸葛亮的成就
诸葛亮的故事简介资料成就和诸葛亮马前课今天我们来年看看诸葛亮的故事简介资料成就和诸葛亮马前课:诸葛亮(西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代蜀汉刘备的军师,刘备称帝后成为蜀汉的宰相。相传诸葛亮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用兵如神。如果没有诸葛亮,单凭刘备起初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成就三国鼎立的霸业。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上也记载着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这是孔明在着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的,也被认为是最能反映孔明远见及智慧的部分,而着名的《出师表》,则展现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精神。对于诸葛亮,人们知道的已经很多了,但大部分都是关于他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谋略智慧。事实上,诸葛亮料事如神──他有超常的预测能力,不仅因为他懂得兵法,更重要的是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里的天文可不是今天的天文学,或者气象预报什么的。过去的方士都懂得用易理来解释观察到的天象,用今天的科学概念来说,他们是能够突破一定层次的时空限制,来观测更大范围的时空变化。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在下一章将作详细叙述。诸葛亮精通易理数术,懂得观察天象以判断时事。另外,诸葛亮也会看人相。据传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便预知此人日后会叛变,后来魏延果然在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背叛了蜀汉,而诸葛亮早已备妥锦囊,安排大将马岱将魏延诛杀。至于诸葛亮六出祈山而不成,有人认为他早就看到蜀汉不可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知其不可而为之,或许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托孤之愿,更可能是他也预知了他自己的使命──历史角色吧!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能知道未来却改变不了历史?知道结局的人怎么又尽力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一章再来探讨。 预言历史的《马前课》相传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下了《马前课》,这是预测天下大事的书。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就是起一卦的意思。相较来看,诸葛亮的《马前课》比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预言书更容易破译,因为它非常规则,每课预言一个历史朝代,并按着历史演进顺序来描述。而其它讲历史大事的预言,因为有时候一个朝代有很多大事,而有的朝代大事则少一些,不规律,所以不容易和所预言的朝代对应起来。《马前课》共十四课。前十课从当时蜀汉开始,一直到中华民国的诞生,非常准确。《马前课》第一课,诸葛亮讲「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曾经写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诸葛亮的自我写照,因为他知道汉家江山气数已尽,没有人能够挽救,所以《三国演义》里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欲以只手将天补」,就是说他想靠一只手斡旋天地;「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就是说汉家江山到这个时候可能要完了;「长星半夜落山坞」指的则是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所以,诸葛亮第一句话的「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是讲他自己,后面的「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这「八千女鬼」是个字谜,「八」加一个「千」加一个「女」加一个「鬼」,合在一起是个「魏」字,就是说蜀汉最后要被魏国所灭掉。再往下一共有十四课,一课讲一个朝代。比如第四课,是关于唐朝建国的时候,卦说「十八男儿,起于太原」。这个「男儿」我们生儿子叫「子」,十八子加在一块是个「李」字,而唐朝便是李渊父子打出来的天下;「起于太原」,则因为李渊当时从太原起兵。 再比如第八课讲明朝,明朝是朱元璋打下的天下。这个卦讲「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世」。「日月丽天」也是个字谜,「日」加「月」是「明」,指大明朝,「其色若赤」的「赤」,是朱红色的意思,暗指朱家天下。「绵绵延延,凡十六世」,表示明朝一共传了十六个皇帝。也许有人会问,预言是不是后人杜撰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年解《马前课》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白鹤山僧人守元,他当时八十六岁了。在《马前课》中,关于清朝的预言是这样的:「水月有主,古月为君」。「水月为主」是一个字谜,三点水加一个「月」再加一个「主」,合在一起是一个「清」字;「古月为君」,古加月是个「胡」字。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人的天下,所以「古月为君」是说满族人将入主中原。后面还有八个字:「十传绝统,相敬若宾」,但这一句,守元老和尚没解,他说:「老僧生于嘉庆十年(西元1806年),今年八十有六(西元1892年),过此后不敢妄议。」如果这个老和尚能再等上个十几年,就会亲眼看到西元1911年的辛亥革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黯然退位,对这一课的解释就会完整了。「统」指「宣统」,「十传绝统」是指清朝从顺治入关称帝到宣统一共经历了十个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传位给皇太极,这两个皇帝是在山海关之外,后来清兵入关时是顺治皇帝,顺治传位给康熙,接下来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一共正好是十个皇帝,「绝统」是指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可见 《马前课》关于清朝灭亡的预言早就有了,只是当时事情没发生,老和尚也不敢妄下断言,只好作罢。第十课就是预言中华民国──孙中山缔造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在卷二中我们会细说《马前课》前十课在历史中应验的部分。第十一课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面还有三课,就涉及到当前的、还有以后要发生的事情,像第十三课讲到「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这显然是个世界大同的承平盛世,这样的大圆满结局在好几个预言中同时提到了,我们将在卷三中专门探讨古今中外有关当今与未来的一些预言的解释。马前课》第一课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第二课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第三课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第四课十八男儿 起于太原动则得解 日月丽天第五课五十年中 其数有八小人道长 生灵荼毒第六课惟天生水 顺天应人刚中柔外 土乃生金 第七课一元复始 以刚处中五五相传 尔西我东第八课日月丽天 其色若赤绵绵延延 凡十六叶第九课水月有主 古月为君十传绝统 相敬若宾第十课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五二倒置 朋来无咎第十一课四门乍辟 突如其来晨鸡一声 其道大衰 第十二课拯患救难 是唯圣人阳复而治 晦极生明第十三课贤不遗野 天下一家无名无德 光耀中华第十四课占得此课 易数乃终前古后今 其道无穷
诸葛亮的主要成就有什么?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代蜀汉丞相、大将军。蜀汉开国君主刘备的托孤重臣,成为蜀汉二世君主刘禅的摄者大臣、蜀汉的实际统治者。《魏书》评价诸葛亮有气吞天下的雄心,刘禅不过是其手上的傀儡。
诸葛亮的主要事迹有:
隆中对,帮助刘备确立争霸天下的战略。
随鲁肃会见孙权,建立孙刘联盟。
作为孙刘联盟的联络人,辅佐周瑜打赢赤壁之战。(具体作用被《三国演义》夸大)
刘备攻打益州(刘璋)之时,担任荆州留守,负责管理后方。
益州平定后,诸葛亮全权负责益州的政治整顿和改革等具体工作,成为政治主脑。
刘备东征孙权病死,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掌握蜀汉实权,大量安插亲信。蜀汉政权上下,唯诸葛亮一人马首是瞻。
诸葛亮以蜀汉丞相、大将军的身份坐镇汉中,六次北伐中原曹魏政权,无一胜绩(只有第一次北伐是先胜后败,其余历次都是打成平手,粮尽退兵)。但是曹魏对诸葛亮持续作战的能力和训练军队的才能极为震撼。司马懿评价其为:天下奇才。
与诸葛亮最相似的历史人物:春秋时代的孙武,战国时代的吴起。
(ps:鄙视一下复制粘贴百度百科的懒人。)
诸葛亮的简介
诸葛亮(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中文名: 诸葛亮
别名: 孔明,伏龙,卧龙,武侯
国籍: 蜀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出生日期: 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
逝世日期: 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职业: 丞相,武乡侯
主要成就: 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代表作品: 《出师表》(前、后)、《诫子书》等
目录
个人档案
人物生平躬耕陇亩
隆中对
赤壁大战
足食足兵
白帝城托孤
南征
北伐
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年表
治国成就
艺术造诣书法篇
绘画篇
音乐篇
文学作品选《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诫子书》
个人发明木牛流马
馒头
孔明灯
诸葛连弩
八阵图
诸葛亮后代
历史评价
后人评咏诗辞
相关影视
相关建筑隆中(诸葛亮躬耕地)
武侯墓(诸葛亮墓)
武侯祠(诸葛亮纪念馆)
相关歇后语
相关俗语
相关成语
相关对联
相关故事吃瓜留子
神机妙算救后代
诸葛亮的八卦衣
诸葛亮的鹅毛扇
个人档案
人物生平 躬耕陇亩
隆中对
赤壁大战
足食足兵
白帝城托孤
南征
北伐
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年表
治国成就
艺术造诣 书法篇
绘画篇
音乐篇
文学作品选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诫子书》
个人发明 木牛流马
馒头
孔明灯
诸葛连弩
八阵图
诸葛亮后代
历史评价后人评咏诗辞相关影视相关建筑
隆中(诸葛亮躬耕地) 武侯墓(诸葛亮墓) 武侯祠(诸葛亮纪念馆)相关歇后语相关俗语相关成语相关对联相关故事
吃瓜留子 神机妙算救后代 诸葛亮的八卦衣 诸葛亮的鹅毛扇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档案
出生: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 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 1990年拍摄的央视诸葛亮
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谥曰忠武侯 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 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豫章太守) 配偶:黄月英(黄硕)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长子),诸葛怀(幼子)、诸葛果(长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质(瞻三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继任者:蒋琬、费袆、姜维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2010年新版《三国》中的诸葛亮
,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游戏中的诸葛亮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赤壁大战
当时,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关于“诸葛亮所处的年代和主要成就”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766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
-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