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上一句是什么?(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哪里?)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上一句是什么?
网上有关“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上一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一句是“读书不觉已春深”;而“一寸光阴一寸金”最为常见的是与“寸金难买寸光阴”连用。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出处:“一寸光阴一寸金”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诗《白鹿洞》(二首之一),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题目叫做《白鹿洞》,这里的白鹿洞是指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王贞白早年曾在这里读书求学。
诗头两句就是写作者在白鹿洞读书情景,由于专心读书,以致在不知不觉之中,春天就已经快要过完了,然后就感叹时光过得真快,表达了要珍惜时光、抓紧读书的心愿。这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用的是比喻手法,就是把时光比作“金子”。
紧接着说,“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说明此时的白鹿洞已经成为文人学子聚会的场所,是学习孔孟之道的地方。诗中提到的追寻“周情孔思”是推崇周公及孔子的学说思想。“周情孔思”是指周公的感情、孔子的思想。后人用来比喻古圣先贤的情感思想。
二、“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影响“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今成为劝人珍惜时光的常用成语。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要归功于明代编写的童蒙书籍《增广贤文》,其中有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来劝勉人们要惜时如金、潜心求知。当然,《增广贤文》是引用了王贞白的诗句。下面再举几个引用这一句子的例子:
1.元代同恕的诗作《送陈嘉会》:“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2.元代史九敬的《庄周梦》:“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送知音。”
3.明代《三宝太监西洋记》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三、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寸阴”“寸阴”是指日影、光阴。 我国古代有一种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日影)”。
汉代以前用“日晷”来计时,“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刻度(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中心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就是说和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在阳光的照耀下,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点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到某一时刻。因此,“晷”指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
因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形容金子虽然很贵重,但时间更为宝贵,光阴一去不复返,金子可永远存在。一寸光阴与一寸金相比,一寸光阴更为重要,因为用金子是买不到的。
古代的诗人经常用“寸阴”“寸晷”来形容珍惜时间。
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哪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解释: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一寸光阴一寸金”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个意思很是畅达明了,一看便知。就是写的诗人读书读到很晚,不知不觉夜晚很深了。所以诗人由心感叹时间不够用,写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因为自己读书废寝忘食,诗人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是诗人不以为然,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也就是追寻儒家经典的确切认识。
那么,为何后人会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呢?
其实,这两句最早连在一起的,乃是出自《西洋记》。这本书记载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这本书的第11回,作者写道:“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后人读到这里,摘选了其中的两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流传了下来。
寸金难买寸光阴全诗 寸金难买寸光阴整首诗
"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即使用很多的金钱也买不到时间,时间是无价的,珍贵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本书《西厢记校注》中。这本书是对元朝戏剧《西厢记》进行的校注,其中一句话是:"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凭人事有情天"。这句话意味着虽然时间是无价的,但人类的情感和缘分也会影响着时间的流转。
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常用的成语,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完整句子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意思是:一寸的光阴就像是一寸的黄金那样宝贵,可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这句话是劝人珍惜光阴的格言。
珍惜时间的古诗词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杂诗》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上一句是什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一句是“读书不觉已春深”;而“一寸光阴一寸金”最为常见的是与“寸金难买寸光阴”连用。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出处:“一寸光阴一寸金”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诗《白鹿洞》(二首之一),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题目叫做《白鹿洞》,这里的白鹿洞是指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王贞白早年曾在这里读书求学。
诗头两句就是写作者在白鹿洞读书情景,由于专心读书,以致在不知不觉之中,春天就已经快要过完了,然后就感叹时光过得真快,表达了要珍惜时光、抓紧读书的心愿。这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用的是比喻手法,就是把时光比作“金子”。
紧接着说,“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说明此时的白鹿洞已经成为文人学子聚会的场所,是学习孔孟之道的地方。诗中提到的追寻“周情孔思”是推崇周公及孔子的学说思想。“周情孔思”是指周公的感情、孔子的思想。后人用来比喻古圣先贤的情感思想。
二、“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影响“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今成为劝人珍惜时光的常用成语。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要归功于明代编写的童蒙书籍《增广贤文》,其中有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来劝勉人们要惜时如金、潜心求知。当然,《增广贤文》是引用了王贞白的诗句。下面再举几个引用这一句子的例子:
1元代同恕的诗作《送陈嘉会》:“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2元代史九敬的《庄周梦》:“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送知音。”
3明代《三宝太监西洋记》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三、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寸阴”“寸阴”是指日影、光阴。 我国古代有一种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日影)”。
汉代以前用“日晷”来计时,“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刻度(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中心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就是说和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在阳光的照耀下,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点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到某一时刻。因此,“晷”指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
因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形容金子虽然很贵重,但时间更为宝贵,光阴一去不复返,金子可永远存在。一寸光阴与一寸金相比,一寸光阴更为重要,因为用金子是买不到的。
古代的诗人经常用“寸阴”“寸晷”来形容珍惜时间。
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上一句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2702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