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大赦天下是什么意思(大赦和特赦有什么区别)

大赦天下是什么意思(大赦和特赦有什么区别)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6    点击:  491 次

大赦天下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大赦天下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赦和特赦有什么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赦天下指既往不咎,不再追究过去的问题,给予新机会重新开始的意思。

拼音dà shè tiān xià。

释义赦:赦免。指既往不咎,不再追究过去的问题,给予新机会重新开始的意思。但是大赦天下也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一概而论,比如说谋反、欺君、与皇权相抗的政治犯。总之国家的钦犯国犯都不是赦免之内的。

出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击破周章军而走。

示例《史记·孝武本纪》:“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

《史记·封禅书》:“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

大赦天下造句

1、那个时代甚至有时候还会大赦天下,举国欢庆。

2、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汴京城内歌舞升平,狂欢多日。

3、任太守重,若涉渊冰,属嗣服之云初,其与民更始,可大赦天下,此诏。

4、另一面,帝蚩国君赵龙宇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封侯拜相,一时间繁华不可同年而语矣。

5、我们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上位之后都会大赦天下,以表示自己的仁慈之心。

6、此年,正是万历即位之时,皇帝下诏大赦天下,朝臣上疏称贺,僧众诵经祝禧,京城里一片热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赦天下

大赦和特赦有什么区别

大赦天下

点睛之笔

古代的帝王为了显示仁政,以施恩为名,会发布大赦令,对全国的罪犯普遍赦免或减刑,通常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经典解读

大赦天下通常都发生在国家有重大之事时,如皇帝登基、驾崩、更换年号、册立皇后、立太子、祭祀天地、大寿,或者遭遇日食、旱灾、洪灾、地震、蝗灾等自然灾害时。这时朝廷往往对于大多数已发现、未发现的犯罪行为都予以赦免,即“大赦”。不过大赦并不等于将所有罪犯都赦免,如“十恶”就是不赦的重罪,因此,民间遂有“十恶不赦”之说。除此“十恶”不赦以外,通观大赦历史,历代帝王也很少有赦免贪官污吏的。如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曾两次下诏大赦天下,但都规定:“官吏受赃者不赦。”

在古代的中国,从汉朝到宋朝,大赦的频率相当高,一般平均一两年就会有一次大赦,比如两汉418年间,总共发布大赦令186次,平均2.24年就大赦一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381年间,大赦令多达428次,两晋平均1.35年一次,南朝平均1.22年一次。唐朝在289年中发布了184次大赦,平均1.57年一次。宋朝在319年中发布了203次大赦,恰好也是平均1.57年一次大赦。在唐宋之后,大赦的频率就开始逐步递减。元朝在97年里大赦了45次,平均2.15年一次。到了明朝,降为平均五年一次,最后清朝的时候大约平均14年才会有一次大赦,并且将全部赦免罪行改为减刑一等。频繁的大赦虽然彰显了皇帝的仁政,但也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所以大赦频率才会逐渐降低。

大赦和特赦有啥区别

一、特赦的法律释义

赦免是国家对犯罪人免除罪或刑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罪之赦免与刑之赦免两项内容。赦免是国家对刑罚权的放弃,因而导致刑罚的消灭。赦免通常由国家在宪法中、或行政法、刑法中规定。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行政性,被视为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机关的一种行政特权,因此也被称为恩赦。赦免通常由国家元首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以命令的形式宣布。这种命令称之为大赦令或者特赦令。大赦令、特赦令只在大赦、特赦期间内有效,大赦、特赦完毕,命令也随之失效。

二、赦免分为大赦和特赦两大类

大赦是国家对不特定多数的犯罪人的普遍赦免。大赦的对象可以是整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各种罪犯,也可以是某一地区的全部罪犯,还可以是某一事件的全部罪犯。这种赦免及于罪与刑两个方面,即既赦其罪,又赦其刑。被大赦的人,或者不再认为是犯罪,或者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特赦是对特定的犯罪人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一部的执行。

大赦与特赦的区别在于:

大赦的对象一般是不特定的,特赦的对象一般是特定的;

大赦既赦免罪又赦免刑,特赦通常仅赦免刑而不赦免罪,但特赦也有规定既赦其罪又赦其刑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即属于后一种情形。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这说明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的特赦既可以是既赦免罪又赦免刑,也可以是仅赦免刑而不赦免罪;

大赦后犯罪人再次犯罪不构成累犯,特赦后再次犯罪有可能构成累犯。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特赦的罪犯再次犯罪的有可能构成累犯。

三、此次特赦草案的特点

拟予特赦对象限定为两类特殊类型的服刑罪犯

1、一类是正在服刑的在建国前或建国后参加过保家卫国和反侵略正义战争的人员。这是此次拟予特赦对象最为显著的特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是纪念日。拟予特赦此类罪犯是和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一类是“一老一少”正在服刑的罪犯。我国刑法和形势政策一贯坚持对特殊弱势群体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则,79年刑法与现行刑法都是如此。此次将“一老一少”正在服刑的罪犯作为拟予特赦对象,是和我国长期坚持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法人道主义的立场和做法相一致的,同时也具有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意义。

罪犯服刑改造了一段时间、并且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

此次拟被特赦的不是刑罚尚未开始执行的犯罪人,而是服刑改造了一定期限、并且经过评估认定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服刑罪犯:

一是2015年1月1日以前正在服刑的罪犯,即已经服刑改造了一段时间。

二是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服刑罪犯不能特赦。

特赦与大赦的主要区别在于:

1、对象是否特定

特赦的对象是特定的;而大赦对象是不特定。

2、赦不赦罪

特赦仅赦刑而不赦罪;大赦既赦刑又赦罪。

3、再犯罪构不构成累犯

特赦后再犯罪则有可能构成累犯;而大赦后行为人再犯罪没有累犯问题。

4、是否公布被赦人的名单

特赦往往公布被赦人的名单;大赦一般不公布被赦人的名单。?

大赦能赦免一批人的罪和刑,使他们的罪行在法律上归于消灭;特赦只能赦免特定人的刑,不能消灭其罪。

也就是说,大赦可以免除刑罚的执行,也可以免除刑事追诉;特赦只可免除刑罚的执行,不可免除刑事追诉。

在大赦令中要指明所赦免之罪的种类和范围,凡属于受赦免之罪的罪犯都要赦免,不用指明被赦的具体人。而特赦令则要指明被赦人名单。缅甸著名政治人士昂山素季2010年提前刑满获释,正是得益于减刑1年半的特赦令。

扩展资料

新中国的特赦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至1975年,我国共实行过7次著名的特赦和一次鲜为人知的特赦。7次著名特赦分别是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对确认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进行赦免,直至1975年赦免全部在押战犯。

除第七次无条件赦免外,前六次都以“确实已改恶从善”作为赦免罪犯的主要标准和具体前提条件;除第一次特赦对象包括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战犯,其余六次均为战争罪犯。

第一次特赦:1959年12月4日,为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对于经过一定期间的劳动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实行特赦。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

第二次特赦:1960年11月28日,对于经过一定期间的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共释放了50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45名(如范汉杰、李仙洲等),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4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三次特赦:1961年12月25日,对于经过一定期间的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共释放了68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61名(如廖耀湘、杜建时等),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7名。

第四次特赦:1963年4月9日,对于经过一定期间的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共释放了35名“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30名,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4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五次特赦:1964年12月28日,对于经过一定期间的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共释放了53名“已经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45名,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7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六次特赦:1966年年4月16日,对于经过一定期间的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共释放了57名“已经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其中包括有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52名,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4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七次特赦:1975年3月19日,对全部在押战争罪犯,实行特赦释放,并予以公民权。这次特赦是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一次赦免。

一次鲜为人知的特赦: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7.8级强烈地震,震中裂度高达11度,百年城市毁于一旦。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部瘫痪。

在短短23秒之内,唐山被夷为平地,60万人被埋在废墟下……大地震的24小时内,悲痛的唐山人抹干眼泪,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救活了30多万人。

当时唐山监狱关押着300多名犯人。幸存下来的200多名在押犯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救援队伍,他们在地震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救援后全部归队,无一逃逸。

他们共救活了112个人。四十多名在押囚犯人因唐山大地震中英勇救人的事迹得到了国家的特赦。这是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

百度百科-刑罚赦免

中国新闻网-古今中外的大赦与特赦:古代大赦与特赦有本质不同



先王驾崩大赦天下什么意思

先王驾崩大赦天下的意思是先王死了,国家依法对罪犯减轻或免除刑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大赦天下,顾名思义就是对天底下的所有罪犯进行赦免,对之前所犯下的错误既往不咎,一笔勾销。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也略有区别。

古代什么情况下会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的历史

我们常常在一些影视剧看到“大赦天下”,比如新皇登基的时候,皇帝、太后等过生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遇到一些喜事,皇帝会下令大赦天下。那历史上真的有这种事情吗,大赦天下难道是把所有的罪犯全部都赦免,难道不怕他们重操旧业古代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大赦天下,而赦免人员的名单,又是如何安排的呢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1大赦天下什么意思

“大赦天下”的确是存在的,不过根据史料记载,秦朝之前并没有过相关的事例,只是在汉朝时期才开始形成风气。汉宣帝时期,派龚遂去渤海郡做太守,当时的渤海因为地处偏远,得不到教化,各方面自然就比较落后,百姓为了生存经常出现犯罪现象。按照一般的思维,犯了罪应该怎么办按照律令自然是需要惩罚的,但是惩罚并非对所有人都有用。

龚遂临走之时汉宣帝问他,去了渤海之后要怎么做,龚遂的回答非常好。他建议赦免渤海百姓的一切罪责,得到汉宣帝同意之后,龚遂不仅大赦,而且还对他们进行资助,百姓纷纷放弃了之前那些作为,慢慢安定下来,试想,如果龚遂只是一味地惩罚,那么渤海郡的百姓又怎么可能甘心接受,自然又免不了一场暴乱。

2什么情况才会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古代皇帝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像是登基的时候,或者有其他的重要的喜庆活动,而颁布的一项赦免一批罪犯的命令。“大赦”说的意思就是既往不咎,罪犯如果有幸遇到大赦,那么之前自己犯下的罪责,需要承担的责任,就全部都被一笔勾销,而且经过大赦被免责的犯人,他之前所犯的罪,就相当于不复存在。

就好比说,一个小偷偷了不少值钱的宝贝,最后被抓起来坐牢,但是如果遇上大赦,自己又在被赦免的名单之内,那么自己曾经犯下的盗窃罪就相当于没有了,即便自己做过这些事,也不能算是自己的“前科”,自己又是清清白白一个人不用担心之前那些会不会继续影响自己日后的人生,因为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而且是真的过去了。

3哪些人可以赦免

但是,听上去“大赦天下”很厉害的样子,难道真的就是全天下所有的罪犯都会被赦免吗这其实也并非如此,有个词叫做“十恶不赦”这说的就是一些罪名的犯罪者,不管是不是大赦,都和他们没关系。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不能被赦免的罪,例如隋朝时期就有“十恶”,分别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贪污受贿,同样也不在被赦免名单的里面,唐宋时期正是如此,而朱元璋更是对贪官深恶痛绝,为此杀了几万人,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了。

大赦的意思大赦的意思是什么

大赦的词语解释是:大赦dàshè。(1)由国家政权或国家元首发布命令对所有罪犯免刑或减刑的措施。

大赦的词语解释是:大赦dàshè。(1)由国家政权或国家元首发布命令对所有罪犯免刑或减刑的措施。注音是:ㄉㄚ_ㄕㄜ_。拼音是:dàshè。结构是:大(独体结构)赦(左右结构)。词性是:动词。

大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对全国已判罪犯普遍赦免或减刑。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南史·宋纪上》:“礼毕,备法驾,幸建康宫,临太极前殿,大赦,改元。”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九日》:“七时得到通知,以为当晚可以起飞了,如获大赦。”

二、国语词典

国家遇有特别情况时,由元首发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予以减刑。词语翻译英语amnesty,generalpardon德语Amnestie(S,Sprachw)_法语amnistie

三、网络解释

大赦大赦是汉语词语,拼音dàshè,是赦免的一种,它是指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于某一时期内的不特定犯罪分子免予追诉或免除其刑罚执行的制度。大赦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凡在某一时期内犯一定之罪的所有罪犯,都可适用,而不以特定的人为限。大赦的赦免效力也较特赦大,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即不但能赦其刑,还赦其罪。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因此,凡蒙大赦之人,被赦免之罪不能作为刑事前科和累犯的理由。

关于大赦的诗词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关于大赦的诗句

大赦敷天孰向隅大赦天下

关于大赦的成语

赦事诛意赦过宥罪

关于大赦的词语

赦过宥罪赦不妄下一岁载赦极恶不赦十恶不赦一岁再赦罪在不赦赦事诛意万恶不赦

关于大赦的造句

1、一众小混混听了这话如临大赦,连滚带爬正欲落荒而逃,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冷飕飕的喝止“等等!”。

2、王丰,拟旨大赦天下,赋税减免十年!同时,传旨九王,三天之内凡是负罪归降朕者,或可从轻发落,否则一概以弑君篡国之罪论处,并夷其九族!

3、赦免制度被称为“恩赦”制度,包括大赦、特赦、减刑、恢复权利等多种形式。

4、而另一面,帝蚩国君赵龙宇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封侯拜相,一时间繁华不可同年而语矣。

5、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幻想一次大赦第二天便能“河海清宴”,本质也是一种躁进主义。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大赦的详细信息

大赦是什么意思

大赦的意思: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依法颁令,对全国某一时期内的特定罪犯或一般罪犯实行赦免。

读音:dà shè。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

引证:《南史·宋纪上》:“礼毕,备法驾,幸建康宫,临太极前殿,大赦,改元。”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九日》:“七时得到通知,以为当晚可以起飞了,如获大赦。”

例句:皇帝颁布了一条法令,将要大赦天下。

大赦造句

1、冬十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大赦天下,文武五品己上子孙为父祖后者加勋官一级,大酺三日。

2、赦免制度被称为“恩赦”制度,包括大赦、特赦、减刑、恢复权利等多种形式。

3、而另一面,帝蚩国君赵龙宇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封侯拜相,一时间繁华不可同年而语矣。

4、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幻想一次大赦第二天便能“河海清宴”,本质也是一种躁进主义。

5、李春如蒙大赦,慌里慌张爬了起来,不顾方向的逃跑了。

关于“大赦天下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471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